本文内容:
畫眉張——“三大口技名家”之一 中國雜技事業發展的重要貢獻人肅寧文化廣場(Suning Cultural Square)的畫眉張雕塑“畫眉張”,原名張增財(1890年-1964年),口技表演藝術大師,河北省肅寧縣沃北鎮大王莊村人。年少時行走江湖賣藝為生,結識“江南口技大師尹世林”並拜師學藝,盡得其真傳。在鄚州廟會,曾與真畫眉鳥對叫得勝,故得藝名“畫眉張 ”。 在抗戰期間帶領後代和徒弟活躍在部隊和群眾中間。解放後在縣政府扶持下成立了肅寧縣雜技團,培養了幾百名雜技後代,發展了雜技藝術,2000年肅寧縣大王莊村被文化部正式命名為“中國雜技之鄉”。曾在北京奧運會8月8日開幕之際,由“畫眉張”第三代傳人張新宏率領的河北滄州16人雜技團隊,正式亮相北京奧林匹克公園。直至8月24日,他們作為全國遴選的四支雜技團隊之一,為出席奧運會的賓客獻演了80場次的雜技絕活兒,引起中外觀眾矚目。為了紀念這位雜技大師,在肅寧文化廣場東側建有畫眉張雕塑。13歲四處賣藝為生現在的雜技團演出,很少見到“口技”節目,但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直至五六十年代,口技是雜技演出中必不可少且頗受歡迎的節目,甚至還常拉場單獨演出。口技藝術的繁榮,造就了一代口技名家,“畫眉張”便是其中的佼佼者。“畫眉張”原名張增財,1890年生於河北省肅寧縣大王莊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,1964年病逝。他在60余載的從藝生涯中,創造了妙趣橫生的口技藝術。上世紀20年代初,在上海、南京一帶,他與“人人笑”、“開口笑”並稱為中國“三大口技名家”。由於家境貧苦,張增財為糊口保命,8歲就開始拜其姐夫葛勻貴為師學習雜技藝術。他起早貪黑,刻苦練功,不到兩年,他的雜技技藝就達到了較高的水平,有了一些小名氣。13歲時,張增財便開始隨雜技班四處賣藝為生,闖關東、下江南,幾乎跑遍了大半個中國。1914年冬,24歲的張增財攜其弟張增友到東北的長春賣藝,在旅店遇到了貧困而身患重病的著名口技藝人尹士林(藝名“人人笑”)。他不僅慷慨解囊為尹士林交了旅店費,而且將賣藝掙來的收入全都用來為尹士林請醫買藥,尹士林深受感動。尹士林病愈後,見張增財為人忠厚誠實,又具有雜技天賦,遂決定收其為徒,並將自己的口技絕活兒全部相授。拜師學藝後,張增財不僅繼續苦練口技技藝,而且博采眾長,對口技藝術進行深入的研究、探索和革新,藝事猛進,其名氣也越來越大。張增財的聞名,固然在於他有口技天賦,但更主要的是他勤學苦練,對各類聲音體察入微。在日常生活中,村裏的雞叫他就跟著叫,狗叫就學狗叫,他見了老太太轟小雞、老漢推車,從動作到聲音都一一模仿,直至惟妙惟肖。他對鳥叫尤其鐘情。盡管家中很窮,但他不惜花錢買了許多鳥,每天細心揣摩鳥的叫聲,認真模仿,簡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。在長期演出實踐中,他不僅掌握、發展了《百鳥象聲》等傳統節目,還認真鉆研了民間口技藝術。張增財有豐富的農村生活經驗,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磨煉,創作了群眾喜聞樂見的許多新節目,如《木輪車》、《紡線》、《驢叫》、《蚊鳴》等,均獨具特色。他的口技分“大口”、“小口”,“大口”如《驢叫》、《打炮》、《火車長鳴》等,近在眼前不震耳;“小口”如《蚊鳴》、《蟋蟀叫》,遠在數十米外卻清晰逼真。學槍炮聲嚇死“眉太後”1920年,張增財的姐夫葛勻貴年事已高,不再擔任雜技班班主,班主的重任便落在張增財肩上。張增財從此也開始帶徒。當時,他的雜技班僅有7人,隨著張增財技藝的提高及其影響的逐步擴大,雜技班很快發展到20多人。1925年春天,時年35歲的張增財到北京天橋“撂地攤”演出。當時,他的口技藝術在雜技藝壇上已頗享盛譽,模仿畫眉惟妙惟肖,堪稱一絕,不少觀眾開始稱他“畫眉張”。他那時而洪亮高亢時而又低沈自如的嗓音自不必說,單那瀟灑的身姿,就令人傾倒,因此有人贈他一個條幅,上寫“河北畫眉張,天下第一名”。未料,條幅一掛出,竟招來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波,引出一場“人鳥對叫”的奇聞。一天,張增財正表演到精彩處,一個綽號叫“楊嘎子”的無賴,突然領著幾個打手闖進來。此人乃一富紳之“惡少”,自幼不務正業,整日以養畫眉為樂。據說他那只“眉太後”,就是花了五百大洋從內蒙古買來的,是同類中的佼佼者。只見那“惡少”擠到場中央,先是陰陽怪氣地揶揄了張增財一番,接著竟蠻橫地要他同“眉太後”對叫。張增財畢竟闖過江湖,對這種場面並不陌生。他是靠賣藝糊口,不願招惹是非,便沈著氣向“惡少”鞠躬作揖,想息事寧人。然而,他好話說盡,“惡少”反而步步緊逼。張增財無奈,只得“應戰”。這日,天氣晴朗,圍觀者如潮似水。“人鳥對叫”轟動了京城,人們懷著好奇之心,要看個究竟。人與鳥對叫,誰人見過?怎個比法?這可是個新鮮事。只見張增財不卑不亢,繞場一周,謝過眾人,旋即雙目如炬,射向“惡少”,要他道個比賽章程。那“惡少”自恃為當地一霸,目空一切,揚言:如張增財鬥不過他的“眉太後”,要當眾拜他為師,以後再不準進京城一步。怎個鬥法?依“惡少”的主意,張增財先叫,後由“惡少”的“眉太後”跟著學,如難不倒“眉太後”便為輸。好一場別開生面的比賽!張增財胸有成竹,認真端詳了一番那“眉太後”,先來了個“蚊群低鳴”,只聽“嗡嗡”之聲漫空微鳴,時弱時強,時遠時近,時斷時續,不絕如縷。那“眉太後”也非徒有虛名,張增財演罷,它竟也模仿得毫不遜色。張增財繼而學鷹叫、學雞叫、學蟋蟀叫,“眉太後”也不示弱,一一模仿,也算旗鼓相當,沒被難倒。圍觀者屏息註目,無不為張增財提心吊膽。說時遲,那時快,只見張增財右手下垂,左手前舉,霎時槍炮聲大作,驚天動地,聲震四野。此聲一出,那“眉太後”莫說比試,早嚇得上撲下撞,四處亂飛,瞬間便一命嗚呼了。這一下可惹了大禍了。“惡少”一夥不分青紅皂白,在場上大打出手。眼見事態擴大,藝人將遭荼毒,突然警笛驟響,一隊武裝警察突兀而至。原來警察局遠遠聞得槍炮轟鳴,疑是匪徒騷擾,便興師動眾而來。待弄明因由,哭笑不得,又覺無法下臺,找了個借口便將“惡少”與張增財一同帶往警察局。在警察局,雙方均挨了一頓訓斥,推出了事。“張家班”名聲享譽海內外“人鳥對叫”張增財大勝後,名氣大增,觀眾紛紛稱贊真不愧為“畫眉張”,“畫眉張”遂成為了張增財的藝名。張增財卻自此南下江南,很少再回京城。1927年,張增財與師父尹士林開始在上海“大世界遊藝場”同臺獻藝,他們精彩絕倫的高超表演,轟動申城,張增財亦名聲大震,在上海站穩了腳跟。多才多藝的張增財不僅口技精彩絕倫,而且在民間戲法、魔術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。1932年他與魔術大師韓敬文合編了大型魔術節目《鋸解活人》,驚險刺激,引人入勝;後在東北、華北、華東等地演出,深受觀眾歡迎。張增財所表演的《九蓮燈》、《十二龍鬧海》、《吞糖吐火》等民間戲法,在雜技舞臺上屢演不衰。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,張增財以他絕妙的口技藝術為革命戰爭服務,曾多次為八路軍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將士進行慰問演出,鼓舞將士們的鬥誌。抗美援朝期間,他親自編寫宣傳抗美援朝的雜技節目,慰問中國人民誌願軍。他還經常深入農村、工廠和建築工地進行演出,影響頗廣,當年,冀中人民就是沒有看過他演出的,也都知道“畫眉張”的大名。1952年,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聘請張增財赴京參加雜技表演,他憑其高超的雜技藝術榮獲表演一等獎。他的口技還被中國唱片社制成唱片發行全國。他所帶領的雜技“張家班”,名聲響譽海內外。他曾多次應邀赴美國、日本、法國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等國演出,深受海外廣大觀眾的歡迎,為祖國贏得了榮譽。1956年黨的八大召開時,黨和國家領導人及50多個國家的外賓在北京社稷壇觀看中國雜技演出,張增財應邀參演。他表演《木輪車》,人未出場,先聞車聲,“吱扭,吱吱扭”車聲一響,全場鴉雀無聲。緊接著,時年66歲的張增財模仿車夫駕車登場,隨著富有生活氣息的動作,出現了空車聲、負載聲、過沙地聲、過泥潭聲、上坡聲、停車聲,激起了觀眾陣陣掌聲。坐在觀眾席上的朱德,情不自禁地也模仿起駕獨輪車的動作,並與鄰座戰友耳語,似乎勾起了對延安大生產運動的回憶?當張增財表演《紡線》時,那逼真的紡車聲,又引得董必武掄起了手臂,模仿紡線……張增財的口技藝術,以其巨大的魅力,吸引著全場觀眾。從1951年起,張增財就開始有計劃地招收學員,培養雜技新秀。他親自參與組建了河北省肅寧縣雜技團,培養了一批又一批雜技人才。他的徒弟和傳人,有些成了雜技名家,很多人成為雜技團的骨幹,他為我國雜技藝術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。二代傳人張連江(1938-2001),國家一級演員。 六歲起追隨伯父“畫眉張”學藝。一生艱苦樸素,工作勤懇。作為優秀的共產黨員始終把對雜技和祖國的熱愛充分融合。曾任天津市雜技團業務團長,總教練。從藝60年出訪過二十多個國家,為國家領導人和美國總統基辛格演出,受到高度贊賞。退休後親傳弟子有200余名,大力推動雜技事業的發展,為【新宏雜技】的前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在老藝術家 祭奠周年之際 兒女及其弟子敬聯一付 概括老人一生念黨恩 簡持家 撫兄育子笑憶年少苦德藝馨 授百徒 坦忠蕩義傳承雜技路三代傳人 張新紅中國雜技藝術家協會 會員中國演出經理家協會 會員世界魔術家協會 會員滄州新宏雜技有限責任公司 總經理威海夢海雜技有限責任公司 總經理威海戲曲,雜技藝術家協會 副主席子承父業,繼往開來,以人為本,與時俱進。將雜技事業做到了極高水平。現已發展成為國內最大民營團體。 (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。)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